工作部署 首页/ 检务公开/ 工作部署/

以电子检务工程建设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时间:2019-04-22

来源:让胡路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谢海龙

录入:鹿焜栋

审核:张丽娟

【字体:  

让区检察院成立于1980年,编制50人,现有在编干警48人,员额检察官24人。近年来,我院顺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从检察工作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攻坚克难,联合科研团队研发集办案与管案为一体的检察应用软件系统,全面扎实推进电子检务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基层检察机关科技自主创新的实践之路。
一、统一思想、建用并举,坚持走科技强检之路
在市院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我院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两次组成考察组,对山东、深圳、苏州和上海等检察院的科技强检工作进行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坚定了院党组走科技强检之路的决心。
一是创新形式,在岗研发。自2012年8月份开始与哈工大合作研发检察业务应用软件系统。制定了近期、远期规划,软件研发突破了以往从实验室再到应用一线的模式,研发方在我院办公,把检察需求作为研发的导向,选调各业务部门骨干与研发方同吃同住同工作,随时随地与研发人员交流法律规定、业务流程、办案需要,边研发边试用。  
二是统一思想,边建边用。采取岗位练兵、技术培训、理论研讨、业务竞赛、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有步骤、有体系地提高全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通过全面应用,培养了干警“上班先上网,上网办案件”的工作新常态,在干警工作理念中建立了信息化思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干警愿意为信息化建设改变原有的办案模式,同时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方便和快捷更促使干警积极运用实践,实现了软件研发使用的良性循环。信息化已深深融入干警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手机端掌上移动办公APP软件,在手机上实现了通知通告、非涉密公文流转、会务管理、车辆管理、值班值宿记录、食堂预约订餐等功能,既规范了各项日常检务保障流程,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明确目标,逐年推进。我院每年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全院重点工作,明确研发目标,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与应用瓶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取得了累累硕果。2012年研发检察业务应用软件系统;2013年,建设跨部门网上办案平台,实现辖区公检法、看守所千兆光纤联网,网上流转案件、远程提审、庭审;2014年,升级检察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网上无纸化办案,建设规范化办案工作区,增加队伍、院务管理功能,探索跨部门网上办案平台建设;2015年,接入最高检电子数据云平台,开展移动办公使用,实现对民事、行政案件法庭审理活动远程监督,对公安机关立案提前介入监督。同年被高检院授予“全国科技强检示范院”称号;2016年,筹建电子证据侦查实验室,规范电子卷宗制作标准;2017年建立网上侦查监督平台。
 二、注重互联、提质提速,建立跨部门网上办案平台
我们着力在打造“智慧检察院”、深度融合发展、信息资源共享、司法机关互联互通上下功夫,让数据“长眼睛”、“有头脑”,真正为检察决策服务,为司法办案服务。
一是建立网上办案平台,刑事案件全程网上办理。在公安局与法院的大力支持下,与辖区6个公安分局、法院、看守所实现千兆光纤联网,通过跨部门网上办案平台建设,应用自主研发检察应用软件系统,实现公检法三部门网上电子卷宗流转、网上办案、法律文书双向传递。我院出台了《公安机关电子卷宗目录制作标准》《公安机关电子卷宗制作标准》,统一了辖区公安机关电子卷宗制作规范,实现了公检法三机关电子卷宗无障碍流转。6个公安分局网上移送电子卷宗报送案件,纸质卷宗定期移送,此举减少公安干警往返检察院报送卷宗、法律文书送达等约6次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人力物力。在案件受理环节,案管办生成电子换押文书和权利告知书,远程发送给驻所检察官完成换押和权利义务告知,此项功能解决了容易出现的超期换押和迟延告知情况。根据案情需要,利用系统的议案功能召开网上检委会,各检委会委员三日内完成网上阅卷并发表意见,检察长认为意见分歧不大可直接做出结论,如意见分歧较大检察长再提议召开会议进行讨论。通过网上检委会功能,各委员可在网上认真阅卷充分发表意见,不必受开会统一时间的限制,提高议案质量与效率。司法改革以来,我院依托办案平台,正在筹建网上检察官联席会议功能,参会检察官可详细阅读案卷,在网上充分发表意见,为员额检察官办案提供专业参考意见。刑事案件在检察机关办结后,向法院进行网上电子卷宗报送,双向法律文书流转均在网上完成,公检法跨部门网上办案平台极大提高了刑事案件办理效率。
二是严格网上办案流程,促进规范精细办案。科学设置软件流程,从小处着手,遏制司法“任性”。软件系统中预存高检院印发的业务流程操作样本和规范文书格式制作的9种业务操作流程、15个文书样板,在模板中制作法律文书时,软件系统直接抓取有效信息,防止出现错填、漏填现象。侦查监督科、公诉科办案全程网上运行,法律文书制作、签发全部采用网上流转,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通过软件系统设置把办理案件的基本规范要求,细化为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例如缺少必填项的法律文书,软件系统就不能发送到下一个环节,把法律规范要求变为网上运行的硬制约,规范办案行为。
三是办案行为全程网上留痕,实现无缝监督。检察官网上办案的每一个步骤软件都记录在案,自动进入电子卷宗,公安、法院通过办案平台传送电子卷宗的时间和各种文书、证据材料均在系统留痕,加大了监督力度。利用软件分级授权,科室长、分管副检察长根据权限查阅相应的电子卷宗和办案进程,检察长可以在重点关注案件上进行批示,实现过程控制、动态管理。案管办充分发挥软件的案中管控功能,开展对18类特定案件同步审查及重点案件评查。信息化办案为检务公开与监督提供了技术支持,当事人关注让区检察院的微信公众号后即可查询案件信息、案件流转程序、法律文书。在一楼大厅也设立检务公开服务区,按规定可以公开的案件信息法律文书由软件系统自动上传到检务公开服务区的开放式电脑,当事人及家属、律师、其他群众都可以通过电脑查询了解案件流转程序。
四是打造“绿色通道”,建立刑事简易案件办理机制。在市检察院的支持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在我院协调下,今年初检察院与政法委、公安局、法院共同到北京、杭州等地检察机关学习考察。经过调研并向市检察院汇报后决定探索实践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由我院组织汇总公检法三家的具体实施意见,在政法委的统一组织下出台三方会签文件,建立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该机制对12类轻微刑事案件适用快速办理,压缩公检法部门各流程之间的流转时限,简化取保候审手续等9种法律文书,简化庭审程序,实行“一保到底”“一押到底”。我院合作的研发部门正在开发轻微刑事案件网上快速办理软件程序,今后加盖快速办理专用章的案件,实行快速处置,确保公检法三部门在1个月之内办结,形成生效判决,极大缩短办案时间,提高办案效率。
    三、集约资源、高效办案,全面适用远程提审、庭审
今年全市看守所统一管理后,我院距市看守所25公里,往返提审以及法院押送犯罪嫌疑人开庭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我院2013年开始使用的远程提审、庭审功能,更加发挥出效率与安保优势。借助跨部门网上办案平台,案件承办人网上预约远程提审,高清画面及音频传输,使讯问交流毫无障碍,电脑中可以预设编辑常用的讯问提纲,办案人员可直接勾选列入讯问笔录。讯问时,笔录字幕在电视屏幕上显示,犯罪嫌疑人可同步查看,讯问完毕由犯罪嫌疑人进行电子签名和指纹录入,此举每天可提审10名犯罪嫌疑人。远程庭审系统,实现法、检、看三方同时开庭,实时影音传输,突破了传统庭审模式的空间局限。自2013年底运行以来,年均远程提审400人次,远程开庭200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受理侦查监督案件124件160人,公诉案件155件210人,共远程提审 121件156人次,远程开庭120件134人。远程提审约占提审人数的42%,远程开庭占开庭案件数的77%。通过建设远程提审、庭审系统,将检察官从往返看守所、法院等候开庭等环节中解脱出来,法院也避免了长途提押被告人,极大地提高了诉讼效率并降低了安保风险。
远程提审的优势已充分显现,我们计划再配置一套远程提审设备,请省院技术部门指导明确设备型号,以利于今后各软硬件系统设备的衔接配套。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院系统与大统一软件不能进行数据交换,已成为发展的瓶颈。从目前实际看,电子卷宗制作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制作电子卷宗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人工扫描和录入文件的转换工作。如果能与高检院系统建立数据连接,便可实现数据网上无障碍交换,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近年来,让胡路检察院在上级检察院的领导支持下,在法院和公安机关的鼎力协助下,解决了密级不同等看似无法逾越的屏障。下步我们将继续打造“智慧检察”,拟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扩大平台规模,加入政法委、司法局等政法部门,实现远程调卷、远程接访、社区矫正、信访维稳、案件统计等,进一点提高检察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在检察监督上求深化,以信息化助推检察机关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在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正在推进与辖区公安机关网上侦查监督平台建设,适时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并实现网上同步监督公安机关侦查活动,解决以往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滞后问题,提高监督质量,探索新型检警关系。

 


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检察院 邮编:163000
黑ICP备05000574号-2 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